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专家列表 > 专家详细
王教授
副研究员(科研)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市
预约对接
研究领域: 农林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研究方向: 1.非传统加工方法改进粮油及副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 2.粮油等生命体系的基因网络和数学建模问题研究。 3.生命体系非线性动力学及生命体系中复杂性问题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科研能力画像:
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农林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研究领域:

1.非传统加工方法改进粮油及副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 2.粮油等生命体系的基因网络和数学建模问题研究。 3.生命体系非线性动力学及生命体系中复杂性问题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科研重点分布
近年科研重点
2022
玉米淀粉 木薯淀粉 豌豆淀粉 普鲁兰酶 脱支 重结晶 酸面团 酸面包
2023
绿原酸 豌豆豆球蛋白 非共价作用 多酚稳定性 活性物质载体
科研产出增长曲线
历年科研产出
学科论文分布
轻工业手工业:11 生物学:5 一般化学工业:2 农作物:2 高等教育:1 新能源:1 农业工程:1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1 心血管系统疾病:1 无线电电子学:1 材料科学:1 基础医学:1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1
总数: 24
展开 >
  • 产学研合作
  • 基金课题
  • 荣誉&成就
  • 科研成果
产学研合作
部分合作信息
合作单位 合作论文数量
天津狗不理食品有限公司 5
天津市水稻工程技术中心 3
营养基因组学与功能食品研究所 2
上海交通大学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2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重点实验室 2
牟平中医院妇女儿童分院 1
泰达BIO-X系统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1
天津市轻工与食品工程机械装备集成设计与在线监控重点实验室 1
阿德雷德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1
天津市食品安全管理与战略研究中心 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分子营养与食品安全实验室 1
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1
天津黑马工贸有限公司 1
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1
天津农学院农产品加工中外联合研究中心 1
展开全部
基金课题
部分论文标题 基金名称
双语结合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天津市高校十二五综投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天津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基金项目
影响长寿的局部基因网络模型及其与营养代谢模块的相关性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不同汽爆处理对藜麦秸秆化学组成及纤维结构的影响 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汽爆及发酵处理对藜麦秸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国家级星火计划资助项目
摄食低钠盐对三高病人局部基因网络模式的共同影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单壁碳纳米管对长片段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增效机理的初步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一个合成基因网络的电路模型构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不同支链比例玉米淀粉脱支重结晶后的组分变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集约化新工艺在含馅蒸制面食生产中节能效果的评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两系不育系P88S育性转换的积温模型构建 天津科技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
两系不育系P88S育性转换的积温模型构建(英文) SupportedbyTianji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LaboratoryOpenFund
纳米碳粉和碳管对大肠杆菌抗紫外伤害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底物浓度对三种不同来源的脱支重结晶淀粉的影响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乳酸菌冻干粉剂发酵全麦酸面包工艺优化及储藏特性分析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山楂叶黄酮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被动气调包装对采后甜樱桃活性氧清除的影响 十三五重点研发
臭氧处理对贮藏后期库尔勒香梨贮藏品质的影响 天津市林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温度对支链淀粉脱支重结晶特性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用rpsL基因突变实验评价丙烯酰胺致突变性的方法初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豌豆豆球蛋白对绿原酸稳定性的影响 2019年度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项目
展开全部
荣誉&成就

暂无荣誉成就信息

部分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豌豆豆球蛋白对绿原酸稳定性的影响

底物浓度对三种不同来源的脱支重结晶淀粉的影响

乳酸菌冻干粉剂发酵全麦酸面包工艺优化及储藏特性分析

山楂叶黄酮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

湿热处理对糜子粉及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动气调包装对采后甜樱桃活性氧清除的影响

臭氧处理对贮藏后期库尔勒香梨贮藏品质的影响

温度对支链淀粉脱支重结晶特性的影响

汽爆及发酵处理对藜麦秸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不同支链比例玉米淀粉脱支重结晶后的组分变化

不同汽爆处理对藜麦秸秆化学组成及纤维结构的影响

双语结合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食品工业中碳排放不确定性研究

集约化新工艺在含馅蒸制面食生产中节能效果的评价

单壁碳纳米管对长片段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增效机理的初步研究

一个合成基因网络的电路模型构建

碳纳米管对水稻幼苗根系发育的影响

两系不育系P88S育性转换的积温模型构建

两系不育系P88S育性转换的积温模型构建(英文)

紫甘薯花色苷生产中紫薯蛋白的分离与富集

展开全部
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 联系客服
展开查看更多
团队名称:
粮油科学与工程
团队介绍:

团队带头人:周中凯教授

团队成员:曹汝鸽、姜余梅、李静、李文钊、王芳、王慧芳、王茜茜、王志伟、杨瑞、张芹

团队是由食品科学、新品种开发、分子生物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的不同专长组合,在上游新粮油品种、现代粮油加工与制备技术、系列功能性食品原辅料及中间产品、工业化终端产品的开发以及功能性产品的评价技术等方面成绩显著。

科研特色:

粮油科学与工程研究团队,以粮食与油脂为研究对象,有机融合工、理、农、医等多领域相关学科的研究特点,形成以主粮、杂粮及植物油为主要出发基料,应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深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特色。主要研究粮油及植物蛋白制品,以及主食产业化;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成分的化学与工程研究;谷物活性成分的高效提取分离及鉴定技术;主粮与杂粮的分子营养学研究。

从粮油原材料的上游品质改良为起点,采用现代加工技术制备系列主食及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从原料、加工以及品质与功能评价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1)上游新粮油品种的开发与产业化:主要包括高抗氧化活性的系列色米新品种;含高留胚率的白米品种;富含活性成分(如γ-氨基丁酸等)的发芽糙米/白米制品。

2)现代粮油加工与制备技术:主要包括超高压/声波食品加工技术,无溶剂的绿色萃取技术,连续化流动床的高效分离技术,及现代生物转化技术。

3)开发系列功能性食品原辅料及中间产品:主要有系列功能性米制品,系列功能性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配料及相关产品,功能油脂及食品加工专用油脂。

4)工业化终端产品的开发:主要有传统主食的产业化技术改造。不同行业的现代配餐技术及配套产品、特殊人群/特殊行业主副食相关产品。

5)功能性产品的评价技术:建立了糖脂代谢及肠道微生物的评价体系,为开发功能性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科研成果:

本团队承担科技部中欧合作项目、科技部农业转化基金、“十二五”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查看团队详情 →
专家简介:

   2006年至今,任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讲师,内聘副教授,副研究员,生物技术系副主任,粮油科学与工程研究室成员,食品生物技术天津市级教学团队成员。

目前负责生物化学、食品生物技术等课程的讲授,参与食品生物技术天津市级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参编教材1部。

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校引进人才启动基金项目、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参与完成了多项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目前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2005年以来已经发表和接收学术论文(第一或通讯作者)18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EI收录5篇。

2009年获天津科技大学优秀教师,

2014年获得天津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计划资助,曾获天津科技大学科研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优秀奖、院级教工先锋岗、工会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