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专家列表 > 专家详细
刘教授
副教授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市
预约对接
研究领域: 农林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研究方向: 1. 食品化学 2.食源性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3.农副产物加工利用
科研能力画像:
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农林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研究领域:

1. 食品化学 2.食源性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3.农副产物加工利用

科研重点分布
近年科研重点
2021
膳食多酚 抗糖尿病 相互作用 生物利用度 电池隔膜 层层自组装 纳米纤维素 氧化铝
2022
百里香精油 纳米乳液 植物油 物理稳定性 抑菌 面筋蛋白 低聚原花青素 醒发时间
科研产出增长曲线
历年科研产出
学科论文分布
轻工业手工业:34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2 一般化学工业:2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2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1 材料科学:1 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1 电力工业:1 有机化工:1 化学:1 中药学:1
总数: 40
展开 >
  • 产学研合作
  • 基金课题
  • 荣誉&成就
  • 科研成果
产学研合作
部分合作信息
合作单位 合作论文数量
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5
天津农学院 3
天津食品安全低碳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3
百德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重庆农业机械化学校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1
天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1
莱仪特太赫兹(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1
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1
教育部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1
天津农学院天农农产品加工中外联合研究中心 1
天津农学院中俄农业加工联合实验室 1
天津健力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1
展开全部
基金课题
部分论文标题 基金名称
食品技术原理慕课建设实践与探讨 天津科技大学十三五综合投资规划校级教学团队项目
固态发酵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天津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谷物膳食纤维及其改性产品抑制红肉胆碱代谢研究进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花色苷对高脂膳食诱导肥胖的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儿茶素、槲皮素和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协同抗辐射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三硫烷二丁烯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的研究 天津市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资助项目
挤压与汽爆麦麸添加对小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重点资助项目
非油脂型咖啡伴侣的制备工艺及应用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纳米纤维素/Al2O3胶体/PE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成膜机理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
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的制备及添加植物油对其理化性质及抑菌效果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葡萄籽低聚原花青素对面筋蛋白交联作用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湿解西兰花尾菜制备富里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黄秋葵籽多糖的组成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秋葵籽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
固体发酵麦麸对小麦粉和面条品质的影响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互作及其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黄秋葵饮料的抗氧化活性及抗疲劳活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太赫兹光谱技术在生物活性肽检测中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酶解魔芋葡甘聚糖对冷冻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 天津市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项目
超高压辅助制备老蒜提取物工艺研究 天然香辛食材与食品风味形成关系及加工适用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任务
展开全部
荣誉&成就

1.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麦麸高品质膳食纤维的开发与应用,2016

2. 天津市津南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玛咖复合型固体饮料的研制与开发,2014

3. 中国饮料行业科技创新论文奖二等奖,黄秋葵饮料的抗氧化活性及抗疲劳活性研究,2019

4. 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2019

5. 天津市优秀食品科技工作者,2019

部分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的制备及添加植物油对其理化性质及抑菌效果的影响

葡萄籽低聚原花青素对面筋蛋白交联作用的影响

海参肠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海参废渣皂苷通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信号通路抵抗环磷酰胺诱导小鼠的免疫抑制(英文)

豆渣汽爆改性及其强化高固酶解作用研究

膳食多酚抗糖尿病活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纳米纤维素/Al2O3胶体/PE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成膜机理

湿解西兰花尾菜制备富里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黄秋葵籽多糖的组成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秋葵籽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麦麸高纤低糖蛋糕研制

双水相体系萃取肉桂挥发油工艺优化及其风味物质分析

固体发酵麦麸对小麦粉和面条品质的影响

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互作及其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太赫兹光谱技术在生物活性肽检测中应用研究

蒸汽爆破麦胚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黄秋葵饮料的抗氧化活性及抗疲劳活性研究

酶解魔芋葡甘聚糖对冷冻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

黑蒜粉膳食补充对环磷酰胺诱导BALB/c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英文)

固态发酵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全部
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 联系客服
展开查看更多
团队名称:
食品添加剂
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张泽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毕业,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现兼任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营养强化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饮料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 审专家。长期从事食品营养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天然产物、生物活性物质功能及机理研究。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和专著100 余篇,其中18篇被SCI 收录,专利授权6 项。曾获国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荣誉称号。

团队成员:胡爱军、金艳、刘清岱、刘锐、孟晶、隋文杰、王浩、王帅、王田心、吴涛、赵江、朱巧梅、张颖

本研究团队形成了 “食品添加剂与功能配料生产和应用技术”、“天然活性物质及其营养调控”两大研究特色与优势,从食品添加剂的绿色制造和营养功能两方面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

科研特色:

1、新型食品添加剂与功能配料的基础研究:建立功能评价体系,围绕天然抗氧化剂、天然色素、营养强化剂、生物防腐剂及多糖等, 研究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机理、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制备、稳态化和制剂化过程对其功能的影响;研究探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与食品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对其功能的影响,为提升其在食品中的作用和功效提供科学基础。

2、新型食品添加剂与功能配料开发关键技术:开展农副产品和微生物类新型食品添加剂原料的挖掘、评估和开发工作,研究新型食品添加剂(天然抗氧化剂、天然色素、营养强化剂、生物防腐剂等)功能成分的微生物发酵、高效提取、分离纯化、稳态化、制剂化和复配等绿色共性技术和装备。

3、功能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开发及其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采用细胞模型、动物模型进行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各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抗衰老、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减肥、抗辐射等功效评价、量效关系、调控机理研究,为相关产品配方确定和保健食品申报提供参考依据;且建立功能因子的高效制备、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制定质量控制规范;为功能食品的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科研成果:项目组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0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励10余项。

团队简介:http://spxy.tust.edu.cn/ch/kxyj/kytd/78518.html


查看团队详情 →
专家简介:

1.2004.09-2008.06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

2.2008.09-2010.06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

3.2004.09-2008.06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本科

4.2019.10-2020.10根特大学(比利时),访问学者

从业经历:

1.2018.12-今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2013.07-2018.11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社会兼职:

1.天津市食品学会专业委员会功能食品分会,委员

2.《食品研究与开发》,青年编委

3.《中国果菜》,青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