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及教学对策

汉语语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及教学对策

技术类型 :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发布时间:2012-01-01

合作案例:

转让方式 :技术转让

交易价格:面议

应用领域 :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及其他教育

技术领域 :其他

联系咨询
成果概况
简介

从20世纪50年代起,语音教学的方法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和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流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听说法强调反复操练,养成学习者正确的发音习惯,主张听与重复的练习要一直进行到学生能自如地把要学的语言样本模仿到精确无误的程度(Murph, 2003。

听说法的语音操练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很多语音教材(如张冠林,1988)是以这种模式为依托而编写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中国学生很难通过简单的听与重复的练习精确地将全部英语语音模仿下来,有限的课时和语言环境以及已经根深蒂固的汉语发音习惯都制约了听说法对英语语音的提高。

几乎与听说法同时,Lado(1951)等人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的困难可以通过跨语言的差异来预测,母语与目的语的距离大小和目的语学习难度成正比。对比分析方法也被应用到语音教学中。

但是不久后兴起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不总是源于跨语言的差异,也不总能够为对比分析所预测到。于是,对比分析的研究遭到了质疑。

20世纪60年代,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将语言看作是“规则控制行为”,而不是“习惯的形成”,受其影响,以转换生成语法为理论依据的认知教学法将语言教学的重点转向语法和词汇教学,而这个时期的英语语音教学则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忽视。

到20世纪70年代,交际法的出现使人们重新重视语音教学,交际法把以前孤立的语音教学与交际语言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语音教学有了实际意义。

但早期的交际法把对形式和规则的学习看作可有可无,因此出现了新的问题,如不少学生口语流利但准确性不够。

虽然此后交际法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但国外学者很难提出特别适合中国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