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专家列表 > 专家详细
田教授
副教授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市
预约对接
研究领域: 精细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工业微生物育种和生物化工过程与工程方向。以重组大肠杆菌作为平台微生物,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优良的新材料单体合成菌株,并系统研究相关技术规模化生产中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其中,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单体(极高光学纯D-乳酸、极高光学纯L-乳酸)和新型尼龙5,6聚酰胺材料单体(戊二胺)的高效制造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
科研能力画像:
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精细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工业微生物育种和生物化工过程与工程方向。以重组大肠杆菌作为平台微生物,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优良的新材料单体合成菌株,并系统研究相关技术规模化生产中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其中,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单体(极高光学纯D-乳酸、极高光学纯L-乳酸)和新型尼龙5,6聚酰胺材料单体(戊二胺)的高效制造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

科研重点分布
近年科研重点
2021
甘蔗渣 β-葡萄糖苷酶 外切葡聚糖酶 酶解工艺 蔗糖 L-乳酸 同步糖化发酵 蔗糖酶
2022
菊芋 酶法 酶解工艺 低聚果糖 抗氧化 益生功能
科研产出增长曲线
历年科研产出
学科论文分布
生物学:11 轻工业手工业:10 一般化学工业:10 有机化工:3 化学:2
总数: 27
展开 >
  • 产学研合作
  • 基金课题
  • 荣誉&成就
  • 科研成果
产学研合作
部分合作信息
合作单位 合作论文数量
天津天丰泽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9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2
北京农学院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
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1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1
工业发酵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1
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1
展开全部
基金课题
部分论文标题 基金名称
菊芋酶解制备低聚果糖糖浆的工艺优化及功能评价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
甘蔗渣酶解制糖工艺的建立与优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蔗糖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乳酸单体 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大肠杆菌D-乳酸脱氢酶(FAD)的分子克隆与酶学性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
中温α-淀粉酶的分子进化及酶学性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
普鲁兰酶N467G突变体的酶学性质分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
高转苷活性乳糖酶编码基因的克隆与酶学特征研究 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高转苷活性乳糖酶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黑曲霉低聚葡萄糖氧化酶的分子克隆与生化特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地衣芽胞杆菌α-淀粉酶耐热耐酸突变体的酶学性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黑曲霉脂肪酶tglE的基因克隆与生化特征解析 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增强海藻糖胞内积累提高大肠杆菌耐受性与乙醇产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工业蛋白水解酶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黑曲霉脂肪酶CutA的芳香酯合成活性 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黑曲霉内切β-1,4-半乳聚糖酶AghA的分子克隆与特征解析 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酶与生物催化关键技术
底物选择性大肠杆菌共发酵葡萄糖和木糖产生乙醇 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
麦芽寡糖醇高效制备新方法的研究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青年基金项目
快速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建立与优化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黑曲霉单宁酶TahA的克隆表达和酶学特性解析 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酶与生物催化关键技术
以蔗糖为底物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合成甘露醇 国家863计划项目
展开全部
荣誉&成就

第一作者刊发在《生物工程学报》上的研究论文“利用温度调节实现新型重组菌高效转化甘油为D-乳酸”入选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2009-2013年《生物工程学报》入选论文总数为9篇,其中研究性论文4篇。

部分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菊芋酶解制备低聚果糖糖浆的工艺优化及功能评价

甘蔗渣酶解制糖工艺的建立与优化

蔗糖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乳酸单体

大肠杆菌D-乳酸脱氢酶(FAD)的分子克隆与酶学性质

中温α-淀粉酶的分子进化及酶学性质

普鲁兰酶N467G突变体的酶学性质分析

高转苷活性乳糖酶编码基因的克隆与酶学特征研究

高转苷活性乳糖酶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黑曲霉低聚葡萄糖氧化酶的分子克隆与生化特征

地衣芽胞杆菌α-淀粉酶耐热耐酸突变体的酶学性质

黑曲霉脂肪酶tglE的基因克隆与生化特征解析

增强海藻糖胞内积累提高大肠杆菌耐受性与乙醇产率

工业蛋白水解酶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黑曲霉脂肪酶CutA的芳香酯合成活性

黑曲霉内切β-1,4-半乳聚糖酶AghA的分子克隆与特征解析

底物选择性大肠杆菌共发酵葡萄糖和木糖产生乙醇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异源表达与生化特性解析

黑曲霉单宁酶TahA的克隆表达和酶学特性解析

大肠杆菌不同菌株木糖代谢差异性的遗传本质

毕赤酵母热致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展开全部
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 联系客服
展开查看更多
团队名称:
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团队
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王正祥 天津市特聘教授、博导
  团队成员:牛丹丹副研究员、金鹏副教授、田康明博士、张濛博士、牟林云博士
  
研究方向:(1)工业微生物育种理论与方法(合成生物学);(2)平台化合物的高效生物制造技术与应用;(3)工业酶制剂及其高效制备与工业应用技术

  教学和科研成果:出版教材专著5部。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项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2项。获授权专利39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6项,22项专利已完成技术转让或工业化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轻工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多项。
  
成果转化和应用:
  1)在我国率先完成了功能糖制造核心酶制剂的创建与工业化生产,推动我国功能糖生产为代表的现代食品加工技术进步,完成了7种功能性低聚糖及其核心酶制剂的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创建、优化、过程工程技术创新,并实现工业化应用,解决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进口依赖并成长为主要出口原产国。该技术部分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完成了包含9项发明专利及其非专利性专有技术的技术转让(技术转让费一千万元)。

  2)解决了我国生物全降解新材料聚乳酸产业链起始端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经过20余年的不懈研究积累,从优秀原始野生菌株遴选到工业微生物分子育种新技术的创建与应用,选育出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代谢不同原料的系列乳酸单体高产新菌种,建立起了L-和D-乳酸单体的智能化发酵生产技术,切实解决了该产业链起始端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获美、欧、日和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经技术许可完成了国内技术转移(许可费共计二千万元),力推我国聚乳酸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其中,国内头部企业万华化学集团股份公司运用该许可技术,已建成了示范性生产线并制造出系列终端产品,在建10万吨级生产线。

图片.png

查看团队详情 →
专家简介:

男,山东济南人,1985年6月生,中共党员

2013年7月-2015年11月,天津科技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

2008年9月-2013年6月,江南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博士

2006年9月-2008年9月,江南大学,发酵工程专业,硕士转直博

2002年9月-2006年7月,烟台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