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生物治疗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
研究领域:
[1] 抗肿瘤药物发现:靶向人类核酸修复系统的抗肿瘤药物研发 [2] 天然产物/药物方向:基于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发现、评价及机制研究 [3] 生物分析方向:基于核酸、核酸酶、核酸适体和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研究 [4] 微生物制药方向:氟化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相关酶学及天然产物活性研究
研究领域:
生物治疗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
研究领域:
[1] 抗肿瘤药物发现:靶向人类核酸修复系统的抗肿瘤药物研发 [2] 天然产物/药物方向:基于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发现、评价及机制研究 [3] 生物分析方向:基于核酸、核酸酶、核酸适体和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研究 [4] 微生物制药方向:氟化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相关酶学及天然产物活性研究
未参与产学研合作
部分论文标题 | 基金名称 |
---|---|
荔枝核有效成分富集物抑制细胞摄取胰岛素的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基于人皮瓣核酸内切酶抗癌策略的研究进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两种新型L-苏氨酸醛缩酶的鉴定及活性检测方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氟化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脱氢酶不对称合成非天然手性D-氨基酸的研究进展 |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 |
微生物遗传学与育种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8年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奖学金
2008年英国爱丁堡大学MTEM奖学金
2008年爱丁堡大学化学院奖学金
2012年欧洲研究理事会ERC博士后基金
2014年天津科技大学“海河学者”培育计划
2016年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
2016年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参与)
2017年度天津市创新创业创优先进个人
2017年度入选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两种新型L-苏氨酸醛缩酶的鉴定及活性检测方法
氟化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脱氢酶不对称合成非天然手性D-氨基酸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遗传学与育种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荔枝核有效成分富集物抑制细胞摄取胰岛素的机制
基于人皮瓣核酸内切酶抗癌策略的研究进展
男,198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天津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现任工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在英国留学及工作近六年,
于2014年入职天津科大,
2015年任教授,
2017年任博士生导师。
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面上项目 (2项);天津市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重点研发计划等。
近年先后发表75篇SCI文章,其中70篇发表于JCR I、II区杂志。
文章总影响因子>525,影响因子>5分53篇,影响因子>10分15篇,单篇文章最高影响因子21.9;文章总引用次数大于1800次,H-index>25。文章于美国化学会志JACS、ACS Sensor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作为封面进行报道;文章曾被评选为ChemBioChem杂志“2015年高引文章”。
现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2项,目前获批4项。
美国光学会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英国皇家化学会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会员,天津市微量元素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编委,《Advanced Agrochem》编委,《Drug Combination Therapy》副主编,《药物评价研究》、《食品工业科技》、《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青年编委。国家自然基金函评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函评专家、工信部人才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委项目评审专家。
应邀作为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Theranostics,eBioMedicine,Small,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Analytical Chemistry,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50余种著名专业期刊的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