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专家列表 > 专家详细
向教授
助理研究员(科研)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市
预约对接
研究领域: 农林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研究方向: 功能性食品研究与开发
科研能力画像:
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农林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研究领域:

功能性食品研究与开发

科研重点分布
近年科研重点
2020
菊粉 抗疲劳 磷酸肌酸激酶 血乳酸 血尿氮素 肠道菌群 生物活性 作用机制
2021
核受体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激动剂 脂肪肝炎非酒精性 药理作用 菊粉 抗疲劳 力竭游泳 肌酸激酶 乳酸
科研产出增长曲线
历年科研产出
学科论文分布
轻工业手工业:2 药学:1 中药学:1
总数: 4
展开 >
  • 产学研合作
  • 基金课题
  • 荣誉&成就
  • 科研成果
产学研合作
部分合作信息
合作单位 合作论文数量
青海省轻工业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3
展开全部
基金课题

未参与基金项目研发

荣誉&成就

暂无荣誉成就信息

部分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核受体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短期口服菊粉提高小鼠的抗疲劳能力

菊粉对小鼠抗疲劳作用及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菊粉生物学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展开全部
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 联系客服
展开查看更多
团队名称:
食品营养1
团队介绍:

团队成员:樊振川、孟德梅、向岑、程代、侯丽华、巨瑶君、刘翊昊、孟梦、王春玲、王旭、赵国忠

团队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功能食品、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食品加工等不同学科专长,在功能因子的高效制备、活性保持及功能食品开发、酿造菌种的优选、发酵过程控制和酿造新工艺等方面成绩显著。团队已培养出博士 8人,硕士生100余人,出站博士后1人,目前在站博士后1名,在研博士生8人,硕士生50余人。

主要研究营养因子的高效制备技术、营养因子的活性保持技术、营养因子的功能评价和分子作用机理。以营养因子结构解析、量-效关系和作用机理为基础,开发营养因子的高效制备、活性保持、兼具营养与安全的功能食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同时研究传统发酵食品的营养风味及安全问题,以酿造菌种的优选和发酵过程控制为基础,开发传统发酵食品的优良菌种、发酵过程控制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

科研特色:

1.营养因子的高效制备技术:针对天然生物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对食品素材造成的安全性问题,构建生物反应器高强度生产多肽、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功能因子,研究开发适应工业化规模的连续分离和制备关键技术。

2.营养因子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确定特定营养因子的量效关系,采用毒理学评价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同时对营养因子的构效关系进行研究。探明主要营养因子的生物转化过程、影响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的因素,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其作用机制。

3.功能食品的生产关键技术研发:根据量效关系,确定产品配方、产品加工技术和相关标准;同时针对多肽、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因子在食品体系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活性保持问题,研究新型有效的营养因子包埋体系,开发保持高活性和良好风味与质地的功能食品的生产技术。

4. 传统发酵食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以代谢工程理论为基础,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遗传水平上研究米曲霉、酵母、乳酸菌等传统发酵食品酿造过程中主要功能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利用诱变育种、基因组重排等技术建立优良菌种选育平台,选育传统发酵食品优良工业菌种。

5.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控制技术:研究传统发酵食品生产过程中潜在有害物产生的种类及生成途径,并建立抑制有害危害物的发酵控制技术,确定关键控制点。研究传统发酵食品从原料、生产到产品的标准化发酵控制技术,开发传统发酵食品的新产品、新工艺。

科研成果:研究团队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0多篇;获得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励5项。

团队简介:http://spxy.tust.edu.cn/ch/kxyj/kytd/78515.html

查看团队详情 →
专家简介:

天津科技大学 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