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专家列表 > 专家详细
孟教授
副教授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市
预约对接
科技成果评价
以专业领域的技术代表、权威专家身份,参与科技成果评价,按相关标准、规定、方法,对科技成果中的专业技术内容提供专业的点评及建议。
预约对接
重大项目顾问
作为专业领域的技术代表、权威专家,参与企业或政府的一些重大项目调研、策划和实施,并为其提供专业的建议意见,供决策者参考。
预约对接
地方产业顾问
作为专业领域的技术代表、权威专家,参与地方政府的一些重大产业发展项目或市场咨询调研,并为其提供专业的建议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
预约对接
企业技术顾问
以长期或者事件性的方式受聘企业,为企业的技术需求提供一系列的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技术对接服务、项目对接服务、投融资服务、产品推广服务等。
预约对接
城市科技创新顾问
作为专业领域的技术代表、权威专家,参与地方政府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咨询调研,并为其提供专业的建议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
预约对接
技术项目路演
提供优质项目成果BP,通过各种路演活动、创新创业大赛、产学研对接等场景,面向企业、政府、投资机构、园区载体进行路演分享,促成成果项目的转化落地。
预约对接
评委导师
以专业领域的技术代表、权威专家身份,担任创新创业大赛评委专家,并为大赛进行项目筛选分析提供专业的点评及建议。
预约对接
项目联合申报
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专家团队,围绕企业研发创新过程中的某一技术课题、难点,开展技术合作,联合申报项目课题。
预约对接
活动嘉宾
作为专业领域的技术代表、权威专家,参与相关专业领域的各类创新活动,提供相关建议与服务,协助提升活动的整体效果。
预约对接
技术项目评审
以专业领域的技术代表、权威专家身份,参与技术项目评审,对申请项目的创新性、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独立的判断和评价。
预约对接
分享嘉宾
结合研究领域内的知识、技术成果,形成专业化的课程或分享内容,通过技术论坛、产学研交流活动等场景,面向企业、政府进行主题性的知识分享,促进专业知识谱及、分享、传播。
预约对接
柔性人才服务
在不改变户籍和原单位关系的情况下,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应用自身专业的技术知识、技术服务能力等,帮助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工作。
预约对接
技术合伙人
以技术入股、技术合作、技术服务等方式,参与到企业的技术项目中,做为企业技术合伙人,为企业技术项目提供持续服务支撑,或合作创办新企业,共同经营新项目,共享收益。
预约对接
技术人才招引
同意以改变单位关系的方式,应聘到新的单位,为新单位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在应聘的过程中,可根据条件享受当地人才政策。
预约对接
技术咨询
针对企业需求提出建议方案,包含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效益分析、工程设计、施工、监督、监测及鉴定、设备的订购、竣工验收等内容,供企业决策时参考。
预约对接
共建研发中心
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其专业的专家服务能力及团队,与企业/地方政府开展合作,共建企业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等,在区域内提供科研创新服务。
预约对接
技术诊断
对目标客户的仪器设备、生产工艺、设计方案、操作方法进行检查,根据对情况的了解和检测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产生原因、性质和程度等等,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
预约对接
研究领域: 农林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研究方向: 1.食用菌、果蔬、肉制品等农产品的贮藏保鲜 2.功能性蛋白质与多肽化学
科研能力画像:
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农林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研究领域:

1.食用菌、果蔬、肉制品等农产品的贮藏保鲜 2.功能性蛋白质与多肽化学

科研重点分布
近年科研重点
2021
ε-聚赖氨酸 抑菌作用 果蔬 防腐保鲜 贮藏
2022
节约粮食 大学生 现状 策略 双孢蘑菇 bHLH转录因子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科研产出增长曲线
历年科研产出
学科论文分布
生物学:9 轻工业手工业:7 高等教育:3 畜牧与动物医学:1 一般化学工业:1 农业经济:1
总数: 18
展开 >
  • 产学研合作
  • 基金课题
  • 荣誉&成就
  • 科研成果
产学研合作
部分合作信息
合作单位 合作论文数量
天津捷盛东辉保鲜科技有限公司 3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2
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和药物化学联合实验室 2
天津盛天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农业部蔬菜产后处理重点实验室果蔬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1
展开全部
基金课题
部分论文标题 基金名称
稳定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衣壳蛋白的Vero细胞系的筛选和鉴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
天然抗菌肽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
莱茵衣藻IFT25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莱茵衣藻BBSome蛋白BBS2原核表达、纯化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莱茵衣藻纤毛内运送蛋白IFT70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绿色荧光蛋白GFP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在多种细胞中的特异性鉴定 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
莱茵衣藻IFT139蛋白抗原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
莱茵衣藻纤毛内运送蛋白IFT27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莱茵衣藻纤毛内运输蛋白IFT46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大学生节约粮食意识现状及革新型策略探索 天津市教育规划课题青年一般项目
双孢蘑菇中AbbHLH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不同复合涂膜在采后双孢蘑菇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感官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
ε-聚赖氨酸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布鲁姆教育分类法在IFT认证(2019)中的应用及对教学改革的指导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应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研究
辐照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能力建设专项
UV-C和LED红光复合处理对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建设项目
双孢蘑菇中精氨酸酶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展开全部
荣誉&成就

1.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二等奖-优秀论文奖,第三,2017-L-2-08,2017

2.2013-2016聘期教学工作考核优秀教师

3.2015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4.2015年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5.2018年、2020年校年度考核优秀

6.《生物工程学报》2018年度优秀论文奖(通讯作者)

部分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大学生节约粮食意识现状及革新型策略探索

双孢蘑菇中AbbHLH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不同复合涂膜在采后双孢蘑菇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感官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ε-聚赖氨酸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稳定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衣壳蛋白的Vero细胞系的筛选和鉴定

布鲁姆教育分类法在IFT认证(2019)中的应用及对教学改革的指导

辐照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双孢蘑菇中精氨酸酶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天然抗菌肽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莱茵衣藻BBSome蛋白BBS2原核表达、纯化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UV-C和LED红光复合处理对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

莱茵衣藻IFT25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莱茵衣藻纤毛内运送蛋白IFT70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绿色荧光蛋白GFP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在多种细胞中的特异性鉴定

莱茵衣藻IFT139蛋白抗原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莱茵衣藻纤毛内运送蛋白IFT27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莱茵衣藻纤毛内运输蛋白IFT46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展开全部
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 联系客服
展开查看更多
团队名称:
食品营养1
团队介绍:

团队成员:樊振川、孟德梅、向岑、程代、侯丽华、巨瑶君、刘翊昊、孟梦、王春玲、王旭、赵国忠

团队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功能食品、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食品加工等不同学科专长,在功能因子的高效制备、活性保持及功能食品开发、酿造菌种的优选、发酵过程控制和酿造新工艺等方面成绩显著。团队已培养出博士 8人,硕士生100余人,出站博士后1人,目前在站博士后1名,在研博士生8人,硕士生50余人。

主要研究营养因子的高效制备技术、营养因子的活性保持技术、营养因子的功能评价和分子作用机理。以营养因子结构解析、量-效关系和作用机理为基础,开发营养因子的高效制备、活性保持、兼具营养与安全的功能食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同时研究传统发酵食品的营养风味及安全问题,以酿造菌种的优选和发酵过程控制为基础,开发传统发酵食品的优良菌种、发酵过程控制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

科研特色:

1.营养因子的高效制备技术:针对天然生物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对食品素材造成的安全性问题,构建生物反应器高强度生产多肽、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功能因子,研究开发适应工业化规模的连续分离和制备关键技术。

2.营养因子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确定特定营养因子的量效关系,采用毒理学评价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同时对营养因子的构效关系进行研究。探明主要营养因子的生物转化过程、影响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的因素,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其作用机制。

3.功能食品的生产关键技术研发:根据量效关系,确定产品配方、产品加工技术和相关标准;同时针对多肽、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因子在食品体系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活性保持问题,研究新型有效的营养因子包埋体系,开发保持高活性和良好风味与质地的功能食品的生产技术。

4. 传统发酵食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以代谢工程理论为基础,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遗传水平上研究米曲霉、酵母、乳酸菌等传统发酵食品酿造过程中主要功能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利用诱变育种、基因组重排等技术建立优良菌种选育平台,选育传统发酵食品优良工业菌种。

5.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控制技术:研究传统发酵食品生产过程中潜在有害物产生的种类及生成途径,并建立抑制有害危害物的发酵控制技术,确定关键控制点。研究传统发酵食品从原料、生产到产品的标准化发酵控制技术,开发传统发酵食品的新产品、新工艺。

科研成果:研究团队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0多篇;获得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励5项。

团队简介:http://spxy.tust.edu.cn/ch/kxyj/kytd/78515.html

查看团队详情 →
团队名称:
食品安全
团队介绍:

一、研究方向简介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研究室紧紧围绕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着力在食品安全的共性关键技术上进行攻关,努力创建国内一流、世界前沿的食品安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同时注重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致力于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推动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形成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等特色研究方向。  


二、团队简介

团队负责人:王硕教授

团队成员:

王硕,教授,博士生导师,多项国家级人才称号,“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十二五”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食品制造与安全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主要致力于食品中痕量有害物质快速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小分子免疫检测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食品中痕量污染物富集、分离技术、“仿生抗体”合成与反应机理及替代生物抗体免疫检测理论和检测技术、食品加工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了若干处于国际前沿的开拓性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 16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4部,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

  

研究团队由方国臻研究员、王俊平教授、王书军教授、张燕教授、杜欣军教授、李昌模副教授、刘冰副教授、生威副教授等17人组成,团队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拥有仪器分析、免疫分析、食品化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子生物学、有机合成等多学科专长,在国内食品安全研究领域形成了突出的人才优势。 团队已培养出食品安全专业博士 21 人,硕士生 216 人,出站博士后3人,目前在站博士后2名,在研博士生22人,硕士生120余人。


三、科研特色

围绕食品在加工、储藏过程中的营养与安全性问题,形成了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与装备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等特色研究。

1. 免疫分析:针对食品中常见农药、兽药、生物毒素、食品非法添加物等小分子危害物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食物过敏原等,制备高特异性抗体,开发免疫检测新技术及ELISA试剂盒、胶体金试纸条等快速检测产品。研究开发新型抗体标记技术,开发新型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免疫检测新技术。

2. 仪器分析方法与设备开发:针对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环境持久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探索开发基于传感器、色谱、光谱等技术的新型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仪器分析方法,研究开发新型便携式检测设备。

3.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针对传统热加工食品和发酵食品中产生的有害物,系统研究有害物的形成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作用机理;同时针对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研究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组分结构、性质等变化规律和机制,以及对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开发兼具营养与安全的食品加工工艺。

4. 食品微生物研究:针对典型食源性致病菌,综合利用核酸操作、蛋白组学、免疫识别等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致病机理、检测、控制研究;针对典型发酵工业微生物,利用基因操作技术,开展发酵危害因素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针对食品外源危害因素,开发基于基因工程抗体的快速识别技术。

5.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针对各种食品安全危险因子,运用核密度估计算法,对其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科学评估,建立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于确认的各类危害风险提出管理措施,对食品生产、检验和管理等提出建议。  


四、学术水平

      研究团队承担国家“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8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12项,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励8项。

五、标志性成果


* 专利

(1) 烯啶虫胺半抗原、人工抗原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号:ZL 2012 1 0429862.7

(2) 一种抗除草剂莎稗磷的特异性抗体,专利号:ZL 2011 1 0326286.9

(3) 痕量苏丹红III号的快速检测方法,公开号:ZL 2007 1 0059342.0

(4) 苏丹红I号吸附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专利号:ZL 2007 1 0057147.4

(5) 用于磺胺类多种残留免疫分析的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6 1 0015210.3

(6) 一种敌敌畏选择性分离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专利号:ZL 2008 1 0151244.4

(7) 亚硝酸盐快速测定试剂盒及其应用,专利号:ZL 200610016130X

(8) 二氧化硫快速测定试剂盒及其应用,专利号:ZL 2005 10016391.7

(9) 甲醛快速测定试剂盒及其应用,专利号:ZL 2005 10016390.2

(10) 农药西维因快速检测用试纸条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专利号:ZL 2004 10071941.0

(11) 农药西维因人工抗原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号:ZL 2004 10020332.2

(12) 一种吸附痕量组胺的功能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专利号:ZL201210429159.6

 

六、荣誉

* 获奖

(1) “农药西维因人工抗原与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2014年天津市专利金奖

(2)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食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产品开发” 201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

(4) “食品安全危害物高效检测新技术及产品研发” 2010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 “农产品中化学危害物和生物毒素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及一体化产品开发“2009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6) “食品安全化学危害物检测新方法研究”2009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7) “食品安全因子通量化检测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8) “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究和开发” 2005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标准

(1) 进出口食品中α-硫丹和β-硫丹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SN/T2094-2008)

(2)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SN/T1960-2007)

(3) 进出口食品中伏马毒素B1残留量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SN/T1958-2007)

(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1—2011)

* 社会服务意向

(1) 食品有毒有害因子检测方案设计与开发

(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新材料设计与开发

(3)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设计与开发

(4) 食品加工安全控制技术开发

(5)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咨询与技术人员培训

(6) 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开发应用,微生物菌种改造 

查看团队详情 →
专家简介:

教育经历:

1.2009.09-2014.06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硕博连读

2.2005.09-2009.06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