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专家列表 > 专家详细
牛教授
副研究员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市
预约对接
研究领域: 高效工业酶制备与生物催化技术
研究方向: 1. 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 2. 工业酶制剂的分子改造、高效表达与高效制备
科研能力画像:
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高效工业酶制备与生物催化技术

研究领域:

1. 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 2. 工业酶制剂的分子改造、高效表达与高效制备

科研重点分布
近年科研重点
2021
蔗糖 L-乳酸 同步糖化发酵 蔗糖酶 大肠杆菌 D-乳酸脱氢酶(FAD依赖型) D-乳酸
2022
高葡糖浆 淀粉糖化 酸性普鲁兰酶 葡萄糖
科研产出增长曲线
历年科研产出
学科论文分布
轻工业手工业:8 一般化学工业:6 生物学:4 化学:1
总数: 16
展开 >
  • 产学研合作
  • 基金课题
  • 荣誉&成就
  • 科研成果
产学研合作
部分合作信息
合作单位 合作论文数量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3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3
工业发酵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1
德班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生物系 1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
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1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福建福大百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酶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 1
展开全部
基金课题
部分论文标题 基金名称
酸性普鲁兰酶显著提升淀粉酶法制备葡萄糖的效率 天津市杰出人才计划项目
蔗糖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乳酸单体 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大肠杆菌D-乳酸脱氢酶(FAD)的分子克隆与酶学性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
中温α-淀粉酶的分子进化及酶学性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
普鲁兰酶N467G突变体的酶学性质分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
高转苷活性乳糖酶编码基因的克隆与酶学特征研究 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高转苷活性乳糖酶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地衣芽胞杆菌α-淀粉酶耐热耐酸突变体的酶学性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麦芽寡糖醇高效制备新方法的研究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青年基金项目
快速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建立与优化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Pichia pastoris细胞的酶法水解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
耐热异淀粉酶的高效表达及其在麦芽糖浆制备中的作用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黑曲霉F0215中β-半乳糖苷酶系的生化特征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β-淀粉酶的表达与酶学性质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一种与胆固醇7,8位脱氢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中温α-淀粉酶在地衣芽孢杆菌中的异源表达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展开全部
荣誉&成就

暂无荣誉成就信息

部分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酸性普鲁兰酶显著提升淀粉酶法制备葡萄糖的效率

蔗糖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乳酸单体

大肠杆菌D-乳酸脱氢酶(FAD)的分子克隆与酶学性质

中温α-淀粉酶的分子进化及酶学性质

普鲁兰酶N467G突变体的酶学性质分析

高转苷活性乳糖酶编码基因的克隆与酶学特征研究

高转苷活性乳糖酶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地衣芽胞杆菌α-淀粉酶耐热耐酸突变体的酶学性质

Pichia pastoris细胞的酶法水解

黑曲霉F0215中β-半乳糖苷酶系的生化特征

麦芽寡糖醇高效制备新方法的研究

快速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建立与优化

耐热异淀粉酶的高效表达及其在麦芽糖浆制备中的作用

β-淀粉酶的表达与酶学性质

中温α-淀粉酶在地衣芽孢杆菌中的异源表达

一种与胆固醇7,8位脱氢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

展开全部
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 联系客服
展开查看更多
团队名称:
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团队
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王正祥 天津市特聘教授、博导
  团队成员:牛丹丹副研究员、金鹏副教授、田康明博士、张濛博士、牟林云博士
  
研究方向:(1)工业微生物育种理论与方法(合成生物学);(2)平台化合物的高效生物制造技术与应用;(3)工业酶制剂及其高效制备与工业应用技术

  教学和科研成果:出版教材专著5部。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项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2项。获授权专利39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6项,22项专利已完成技术转让或工业化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轻工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多项。
  
成果转化和应用:
  1)在我国率先完成了功能糖制造核心酶制剂的创建与工业化生产,推动我国功能糖生产为代表的现代食品加工技术进步,完成了7种功能性低聚糖及其核心酶制剂的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创建、优化、过程工程技术创新,并实现工业化应用,解决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进口依赖并成长为主要出口原产国。该技术部分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完成了包含9项发明专利及其非专利性专有技术的技术转让(技术转让费一千万元)。

  2)解决了我国生物全降解新材料聚乳酸产业链起始端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经过20余年的不懈研究积累,从优秀原始野生菌株遴选到工业微生物分子育种新技术的创建与应用,选育出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代谢不同原料的系列乳酸单体高产新菌种,建立起了L-和D-乳酸单体的智能化发酵生产技术,切实解决了该产业链起始端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获美、欧、日和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经技术许可完成了国内技术转移(许可费共计二千万元),力推我国聚乳酸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其中,国内头部企业万华化学集团股份公司运用该许可技术,已建成了示范性生产线并制造出系列终端产品,在建10万吨级生产线。

图片.png

查看团队详情 →
专家简介:

从事发酵工程与酶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发酵工程研究方向上,致力于地衣芽胞杆菌表达系统和生物可降解材料单体(极高纯度乳酸单体)的发酵制造技术及其高效新菌种创制的研究与工业化实施;在酶工程研究方向上,致力于新型食品加工用酶的发现、基因克隆、人工进化、高效表达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

在Microbial Cell Factories、Biotechnology & Bioengineering、Metabolic Engineering、Green Chemistry、Process Biochemistry、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食品科学、中国食品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8项,国际专利1项,其中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已有8项发明专利获得工业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