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专家列表 > 专家详细
丁教授
副研究员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市
预约对接
研究领域: 海水养殖良种繁育和育苗技术
研究方向: (1)近海水动力学 (2)泥沙运动规律和岸滩演变 (3)海岸工程
科研能力画像:
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海水养殖良种繁育和育苗技术

研究领域:

(1)近海水动力学 (2)泥沙运动规律和岸滩演变 (3)海岸工程

科研重点分布
近年科研重点
2020
波浪破碎 破碎指标 波高 数值模拟 SWAN模型
2022
围填海 渤海湾 水动力环境 波流共同作用
科研产出增长曲线
历年科研产出
学科论文分布
海洋学:8 公路与水路运输:1 水利水电工程:1 气象学:1
总数: 9
展开 >
  • 产学研合作
  • 基金课题
  • 荣誉&成就
  • 科研成果
产学研合作
部分合作信息
合作单位 合作论文数量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 2
天津市海洋环境与修复技术工程中心 2
海洋资源化学与食品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1
展开全部
基金课题
部分论文标题 基金名称
渤海风暴潮对沿岸增水的影响及灾害风险评估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资助项目
围填海对渤海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SWAN模型中不同破碎指标对波浪模拟的影响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浅海牧场式围栏设施中柱桩波流力计算方法比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渤海风暴潮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资助项目
SWAN模型中不同风拖曳力系数对风浪模拟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风场时空分辨率对海水温度场模拟的影响——以渤海和北黄海为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
底摩擦系数对渤海潮波系统数值模拟的影响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展开全部
荣誉&成就

暂无荣誉成就信息

部分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围填海对渤海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SWAN模型中不同破碎指标对波浪模拟的影响

渤海风暴潮对沿岸增水的影响及灾害风险评估

浅海牧场式围栏设施中柱桩波流力计算方法比较

海洋环境模拟与探测技术研究

渤海风暴潮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SWAN模型中不同风拖曳力系数对风浪模拟的影响

风场时空分辨率对海水温度场模拟的影响——以渤海和北黄海为例

底摩擦系数对渤海潮波系统数值模拟的影响

展开全部
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 联系客服
展开查看更多
团队名称:
海洋环境模拟与评估
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

  海洋环境模拟与评估

  团队负责人

  赵亮(教授)

  团队成员

  孙群(副研究员),丁磊(副研究员),冯建龙(副研究员),王玉衡(讲师),袁承仪(讲师),张晶(助理研究员)

  团队简介

  “建设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国家的海洋事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条件下中国近海海洋环境长期演变规律和机制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成为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科学命题。团队以海上调查和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手段,持续完善包括外海调查、高性能计算和数值模拟虚拟仿真等研究平台,将近海动力和生态年际变化及其演变机制、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影响和反馈作为主攻方向,开展动力与生态灾害的动力和统计预测,关注天津近海低氧与酸化、风暴潮、海平面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发生过程和机理,为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合理可持续利用海洋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代表性成果

  科研项目

  [1]赵亮、孙群、王玉衡、丁磊.黄、东海二甲基硫海气通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及机制的模型研究(41876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1-2022.12,62万

  [2]赵亮.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17.9-2020.8,60万

  [3]赵亮、王玉衡.渤黄海高分辨率生态环境数值模拟与预报(2016YFC14016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9-2020.12,70万

  [4]赵亮、孙群.中国东部陆架海域生源活性气体的海-气通量及变化趋势(2016YFA06013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7-2021.6,80万

  [5]冯建龙.中国沿海风暴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41706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8.1-2020.12,24万

  [6]赵亮、孙群、王玉衡.黄海绿潮生态系统模型业务化应用,横向课题,2017.12-2018.6,19万

  代表性论文

  [1]Feng J.L.,D.Li,Y.Li,Q.Liu,A.Wang.Storm surge variation along the coast of the Bohai Sea.Scientific Reports,2018,8:11309

  [2]Feng J.L.,W.Jiang,D.Li.Characteristics of tide-surge interaction and its rol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urge residual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Journal of Oceanography,2018

  [3]Yang W,H.Wei and L.Zhao*.Observations of tidal straining within two different ocean environments in the East China Sea:stratification and near-bottom turbulence,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2017,122,8876-8893

  [4]Zhang H.Y.,L.Zhao*,Y.Sun*,J.N.Wang and H.Wei.Contribution of sediment oxygen demand to hypoxia development off the Changjiang Estuary,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2017,192:149-157

  [5]Zhang J.,X.Guo*,L.Zhao,Y.Miyazawa and Q.Sun.Water exchange across isobaths over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2017,47:1043-1060,DOI:10.1175/JPO-D-16-0231.1

  [6]Zhao L.*,Y.J.Xu and Y.Yuan.The estimation of a critical shear stress based on a bottom tripod observation in the southwest off Jeju Island,the East China Sea,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6,35(11):105-112

  [7]Fan R.,H.Wei and L.Zhao*.Linking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to the plankton distribution in summer in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2016,32(4):829-839

  [8]Feng J.L.,H.Storch,W.Jiang,R.f Weisse.Assessing changes in extreme sea levels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2015,120

  [9]白雨,赵亮*,刘境舟.生态因子在黄海绿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海洋学报,2019

  [10]沈家葳,赵亮*,王思佳,李亚贤.黄、东海二甲基硫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多元分析及建模,中国环境科学,2019

  [11]赵亮,沈家葳,蒋昊.海洋二甲基硫循环模型研究综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8,48(11):1-10

  [12]王玉衡,赵亮*,沈家葳.黑潮营养盐输入对东海陆架浮游生态系统影响的模型研究,海洋与湖沼,2017,48(6):1346-1354

  [13]郭伟,赵亮*,李秀梅.黄海绿潮分布年际变化特征分析,海洋学报,2016,38(12):36-45

  [14]赵亮,李夏,张芳*.黄海水温与沙海蜇生物量年际变化的相关分析,海洋与湖沼,2016,47(3):1-8

  [15]徐亚军,赵亮*,原野.基于声学仪器与粒径分析仪研究东海浮游动物昼夜垂直迁移过程,海洋学报,2016,38(8):124-131

  专利与著作权

  [1]赵亮,沈家葳,蒋昊.一种海水悬浮颗粒物沉降临界应力的原位测量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1201859.9

  [2]赵亮,魏诗晏,沈家葳.一种海底沉积物再悬浮临界应力测量方法及观测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1201876.2

  [3]赵亮,李伯志,赵紫涵.一种原位测量营养盐垂向通量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1201834.9

  [4]孙群,吕雯瑾,刘镜舟,李琮.一种无人值守的实时剖面观测塔及使用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1811201819.9

  [5]孙群,杨敏,吕雯瑾.一种浮游生物垂直迁移的监测方法及监测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1201857.X


查看团队详情 →
专家简介:

2010年9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于香港城市大学土木及建筑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2年12月进入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工作,主要采用FVCOM模型和格子玻耳兹曼方法从事近海水动力学和泥沙运动规律研究,曾先后于加拿大贝德福德海洋研究所和达尔豪斯大学开展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