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专家列表 > 专家详细
王教授
教授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市
预约对接
技术难题解决
根据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利用专业的知识、技术方法、设备等要素资源,针对性规划、设计技术服务方案,并指导企业实施的服务方案。
预约对接
技术成果分享
将技术成果包装形成可对外演示推介的形式,通过路演活动、创新创业大赛、产学研对接等场景,面向企业、政府、投资机构、园区载体进行路演分享,促成成果的转化落地。
预约对接
分享嘉宾
结合研究领域内的知识、技术成果,形成专业化的课程或分享内容,通过技术论坛、产学研交流活动等场景,面向企业、政府进行主题性的知识分享,促进专业知识谱及、分享、传播。
预约对接
活动嘉宾
作为专业领域的技术代表、权威专家,参与相关专业领域的各类创新活动,提供相关建议与服务,协助提升活动的整体效果。
预约对接
评委导师
以专业领域的技术代表、权威专家身份,担任创新创业大赛评委专家,并为大赛进行项目筛选分析提供专业的点评及建议。
预约对接
技术项目评审
以专业领域的技术代表、权威专家身份,参与技术项目评审,对申请项目的创新性、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独立的判断和评价。
预约对接
研究领域: 食品安全生产及评价技术
研究方向: 1. 传统食品资源健康机理与健康食品 2. 健康诊断技术 3.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4. 食品有害物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
科研能力画像:
科研专业方向

研究领域:

食品安全生产及评价技术

研究领域:

1. 传统食品资源健康机理与健康食品 2. 健康诊断技术 3.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4. 食品有害物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

科研重点分布
近年科研重点
2020
摄入量 膳食结构 变化趋势 大豆蛋白 麦谷蛋白 还原糖 α-二羰基化合物 热加工
2021
低聚果糖 婴幼儿配方乳粉 稳定性 热加工 油脂与蛋白质互作 油脂氧化产物 有害物产生机制 健康风险
科研产出增长曲线
历年科研产出
学科论文分布
轻工业手工业:32 化学:12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5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4 植物保护:4 生物学:3 有机化工:2 中药学:1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1 基础医学:1 畜牧与动物医学:1 工业经济:1 农作物:1 建筑科学与工程:1 自动化技术:1
总数: 53
展开 >
  • 产学研合作
  • 基金课题
  • 荣誉&成就
  • 科研成果
产学研合作
部分合作信息
合作单位 合作论文数量
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河北北方学院 3
南开大学医学院 3
食品营养与安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天津市乳品食品监测中心 1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 1
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 1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 1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1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1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1
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1
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1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天津) 1
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1
博士研究生 1
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市食品科学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1
天津澳斯乳业有限公司 1
食品科学与健康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1
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1
南开大学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健康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1
展开全部
基金课题
部分论文标题 基金名称
地理标志食用农产品GS1防伪追溯系统的构建 十二五863课题加工食品中生物危害物多元识别与控制技术
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汞含量 863计划项目
食品中农兽药残留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蔬菜水果重金属膳食暴露评估中风险权重的确定方法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氧氟沙星噬菌体库的构建、筛选及抗体结构模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维因单链抗体同源建模及与西维因对接模拟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氧氟沙星单链抗体库的构建、筛选及蛋白结构模拟 国家863计划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MALDI-TOF质谱法分析与鉴定羊乳中的磷酸肽 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
1982—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摄入变化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
对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价的模型探究及权重的确定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
重金属汞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十二五863计划课题
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免疫亲和凝胶柱检测方法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不同菌种发酵酸奶过程中产生的苯系物的安全性分析 国家863计划项目
酸奶中苯及苯同系物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国家863计划课题
丙环唑和嘧菌酯在玉米田中的残留及消解行为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
我国功能性食品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建设
中药中速灭威残留量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基于分子印迹材料的雌酮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西维因单链抗体基因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6种痕量重金属元素 国家
展开全部
荣誉&成就

1.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和开发,2006年
2.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产品中化学危害物和生物毒素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及一体化产品开发”, 2009 年
3.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食品安全化学危害物检测新方法研究” ,2009年
4.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食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技术体系,2010年
5.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一等奖:食品安全危害物高效检测新技术及产品开发,2010年
6. 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优秀执行团队奖:“食品快速检测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设备开发研究”,2011年
7.国家科技进步二等: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2012年
8.天津市专利金奖,2014年
9.年国家专利优秀奖,2015年
10.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食品科技突出贡献奖,2017年

部分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低聚果糖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稳定性研究

膳食油脂-蛋白质互作产物与人体健康

1982—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摄入变化

热加工过程中植物源蛋白的糖基化作用研究进展

壳聚糖-普鲁兰多糖复合抗菌保鲜膜对冷鲜牛肉的保鲜效果

基于新型富集材料rGR-TiO2-GaO(OH)的磷酸肽MALDI-TOF检测方法的建立

双发射比率荧光探针快速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

碳点分子印迹传感器对水产品和动物产品中己烯雌酚残留的检测

传统发酵蓝莓饮料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

碳量子点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检测多巴胺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生物素的测定与研究

对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价的模型探究及权重的确定

快速检测铁离子方法的研究

蔬菜水果重金属膳食暴露评估中风险权重的确定方法

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免疫亲和凝胶柱检测方法

不同菌种发酵酸奶过程中产生的苯系物的安全性分析

上转换荧光猝灭试纸条检测牛奶中磺胺喹恶啉

电化学法测定天花粉和葛根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

MALDI-TOF质谱法分析与鉴定羊乳中的磷酸肽

浅析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问题

展开全部
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 联系客服
展开查看更多
团队名称:
食品安全
团队介绍:

一、研究方向简介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研究室紧紧围绕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着力在食品安全的共性关键技术上进行攻关,努力创建国内一流、世界前沿的食品安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同时注重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致力于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推动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形成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等特色研究方向。  


二、团队简介

团队负责人:王硕教授

团队成员:

王硕,教授,博士生导师,多项国家级人才称号,“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十二五”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食品制造与安全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主要致力于食品中痕量有害物质快速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小分子免疫检测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食品中痕量污染物富集、分离技术、“仿生抗体”合成与反应机理及替代生物抗体免疫检测理论和检测技术、食品加工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了若干处于国际前沿的开拓性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 16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4部,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

  

研究团队由方国臻研究员、王俊平教授、王书军教授、张燕教授、杜欣军教授、李昌模副教授、刘冰副教授、生威副教授等17人组成,团队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拥有仪器分析、免疫分析、食品化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子生物学、有机合成等多学科专长,在国内食品安全研究领域形成了突出的人才优势。 团队已培养出食品安全专业博士 21 人,硕士生 216 人,出站博士后3人,目前在站博士后2名,在研博士生22人,硕士生120余人。


三、科研特色

围绕食品在加工、储藏过程中的营养与安全性问题,形成了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与装备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等特色研究。

1. 免疫分析:针对食品中常见农药、兽药、生物毒素、食品非法添加物等小分子危害物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食物过敏原等,制备高特异性抗体,开发免疫检测新技术及ELISA试剂盒、胶体金试纸条等快速检测产品。研究开发新型抗体标记技术,开发新型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免疫检测新技术。

2. 仪器分析方法与设备开发:针对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环境持久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探索开发基于传感器、色谱、光谱等技术的新型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仪器分析方法,研究开发新型便携式检测设备。

3.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针对传统热加工食品和发酵食品中产生的有害物,系统研究有害物的形成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作用机理;同时针对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研究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组分结构、性质等变化规律和机制,以及对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开发兼具营养与安全的食品加工工艺。

4. 食品微生物研究:针对典型食源性致病菌,综合利用核酸操作、蛋白组学、免疫识别等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致病机理、检测、控制研究;针对典型发酵工业微生物,利用基因操作技术,开展发酵危害因素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针对食品外源危害因素,开发基于基因工程抗体的快速识别技术。

5.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针对各种食品安全危险因子,运用核密度估计算法,对其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科学评估,建立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于确认的各类危害风险提出管理措施,对食品生产、检验和管理等提出建议。  


四、学术水平

      研究团队承担国家“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8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12项,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励8项。

五、标志性成果


* 专利

(1) 烯啶虫胺半抗原、人工抗原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号:ZL 2012 1 0429862.7

(2) 一种抗除草剂莎稗磷的特异性抗体,专利号:ZL 2011 1 0326286.9

(3) 痕量苏丹红III号的快速检测方法,公开号:ZL 2007 1 0059342.0

(4) 苏丹红I号吸附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专利号:ZL 2007 1 0057147.4

(5) 用于磺胺类多种残留免疫分析的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6 1 0015210.3

(6) 一种敌敌畏选择性分离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专利号:ZL 2008 1 0151244.4

(7) 亚硝酸盐快速测定试剂盒及其应用,专利号:ZL 200610016130X

(8) 二氧化硫快速测定试剂盒及其应用,专利号:ZL 2005 10016391.7

(9) 甲醛快速测定试剂盒及其应用,专利号:ZL 2005 10016390.2

(10) 农药西维因快速检测用试纸条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专利号:ZL 2004 10071941.0

(11) 农药西维因人工抗原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号:ZL 2004 10020332.2

(12) 一种吸附痕量组胺的功能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专利号:ZL201210429159.6

 

六、荣誉

* 获奖

(1) “农药西维因人工抗原与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2014年天津市专利金奖

(2)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食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产品开发” 201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

(4) “食品安全危害物高效检测新技术及产品研发” 2010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 “农产品中化学危害物和生物毒素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及一体化产品开发“2009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6) “食品安全化学危害物检测新方法研究”2009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7) “食品安全因子通量化检测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8) “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究和开发” 2005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标准

(1) 进出口食品中α-硫丹和β-硫丹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SN/T2094-2008)

(2)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SN/T1960-2007)

(3) 进出口食品中伏马毒素B1残留量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SN/T1958-2007)

(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1—2011)

* 社会服务意向

(1) 食品有毒有害因子检测方案设计与开发

(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新材料设计与开发

(3)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设计与开发

(4) 食品加工安全控制技术开发

(5)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咨询与技术人员培训

(6) 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开发应用,微生物菌种改造 

查看团队详情 →
专家简介:
教育经历:

1.2000,9-2003,7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2.1996,9-1999,7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

3.1988,9-1992,7西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

主要工作经历:

2003年-现在天津科技大学

个人简介: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食品科技名词审定专家,天津市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天津市学科建设领军人才,天津市食品加工过程控制与安全技术工程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食品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健康食品技术研发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主要包括传统食品资源健康机理与健康食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健康诊断技术、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的控制技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等领域。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课题、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国家粮食局、农业部行业项目课题及天津市重点项目15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及省部级项目近40项;作为执笔专家完成了《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修订、制定国家标准3项,取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10项,2017年获得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食品科技突出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近40篇被SCI收录,论文连续5年进入ESI引用前1%和高频引用论文;编著学术专著、教材5部。

科研项目:

在研主要科研项目

1.“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食品全产业链品质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开发研究”,项目首席科专家

2.“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食品加工工程中品质质量控制技术”,课题主持人

3.“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水产品加工后贮运过程中品质控制与危害消减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人

4.国家粮食局行业项目:“主要粮食真菌毒素、重金属检测技术及装备研究”,主持人

5.天津市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课题“加工食品中生物危害物多元识别与控制技术”主持完成

2.“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课题“传统发酵乳制品微生物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关键技术”主持完成

3.国家粮食局行业项目“粮食污染物检测调查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主持完成

4.“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马铃薯变性淀粉、含氮有机肥开发和工艺研究”主持完成

5.“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乳品及原料中有害物检测技术”主持完成

科研奖励:

1.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和开发,2006年

2.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产品中化学危害物和生物毒素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及一体化产品开发”,2009年

3.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食品安全化学危害物检测新方法研究”,2009年

4.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食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技术体系,2010年

5.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一等奖:食品安全危害物高效检测新技术及产品开发,2010年

6.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优秀执行团队奖:“食品快速检测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设备开发研究”,2011年

7.国家科技进步二等: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2012年

8.天津市专利金奖,2014年

9.年国家专利优秀奖,2015年

10.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食品科技突出贡献奖,2017年

主编参编教材、著作:

1.《食品安全学》科学出版社,卓越计划工程师规划教材.主编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主编

3.《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编著者

4.《食品安全化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参编

5.《FoodSafetyChemistry》Wiley出版社参编